书单

此处列出一些互联网上他人阅读过的书。

这些书在适当的时候,我会考虑阅读。

1、《莫言文集》 这本文集收了从《透明的红萝卜》(1985)到《蛙》(2009)的长篇,还包括30多篇短篇。此前不曾读过莫言的小说,故找来读。读了却不喜欢他讲故事的方式、不喜欢那些人物和语言。完整看完的只有《蛙》,其它像《檀香刑》《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只是跳翻,没有好印象。几年前,读过他的《我的高密》,读他成长的故乡往事,似乎更可读些。 2、瓦尔·赫拉利 《人类简史》《未来简史》 前一本出版后已风靡两年多,今年姊妹篇再领风骚,自然不能不读。第一本开篇即带读者走进一个多人种并存的历史,我们是Homo sapiens(人属智人种),类比狮子是Panthera leo(豹属狮种)。几十万年前,智人只是人类的一支,而现在,其他人种都被智人种直接或间接地灭绝(或同化)了!智人胜在想象的能力,历经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终于成为神一般的存在,而未来的关于存亡的议题也日渐浮现。读的过程,每每感到自身的渺小,找到一种维度反观自己生存的意义。 3、 贾雷德·戴蒙德 《枪炮钢铁与细菌 :人类社会的命运》 承《人类简史》,读了另一本奇书。人类史的种种隐秘与巧合,读时每每脑洞大开,有大呼过瘾之感。 4、 李中莹《爱上双人舞:如何拥有和谐的恋爱、婚姻生活》、 约翰·戈特曼 / 娜恩·西尔弗 《爱的博弈》 有个作家说:“婚姻不能真正消灭孤独,但它并非没有用处——它可以用烦恼来代替孤独。”第一本书的作者说:“成功的婚姻,就像是配合默契的双人舞。” 书中提到了婚姻的五个致命伤、提出了夫妻相处的几种机制,也强调了自我价值、平等权利等等。婚姻,不是一件无师自通的事情。第二本书的作者是心理治疗师,讲的内容具有实践价值,全书核心两字是——信任,其它关键词还有:欺骗出轨、爱情修复、滑动门时刻、消极诠释、情绪协调、零和婚姻…作者对爱情的定义是:双方都有意培养和鼓励珍惜彼此,认为对方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思想和行为的状态。 5、大前研一《专业主义》 在得到上听到某期节目推荐此书,提到“U盘化生存”,故找来看(最后似乎没看到相关论述)。书中讲专家需具备的几种能力: 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的能力 。有趣的是专家的词源“profess”指的是“向上帝发誓,以此为职业”,听起来指的是“不忘初心”的匠人。但作者明显讲的只是“企业家”。 6、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异类”是一个区分烂俗成功学的概念,作者取的是这层含义:一个在价值上能与其他样本显著区别开的统计观察值。这意味着作者站在统计学、群体性上去研究成功人士。作者证明的是:“异类”的决定因素并不是个人奋斗,反而是某些隐蔽的先天优势、文化背景、历史机遇。对我等普通人来说,这结论太现实、太伤人了,我也想成为一个 Outlier 啊! 7、 菲利普·津巴多/约翰·博伊德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 我们常挂在嘴上的三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作者想引起我们思考的是他认为更重要的“时间观”。此“时间观”不是说一个人守时或珍惜时间,而是说一个人对于时间的整体态度。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积极或消极态度,形成了人类的六种时间人格。认清时间的悖论、认清自己所属的“时区”,是我们生活得以有秩序、有意义的关键。其中一章讲时间观之于爱情,男人更倾向于享乐主义的现在时间观念,而女人更倾向于未来时间观念。一个结论:很多人离婚时不该写性格不合,而应该写时间观不合。 8、吕世浩《大秦三部曲》 因看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而对先秦史感兴趣。电视剧是根据《大秦帝国》拍摄的,只因有六部,怕读来耗时,最后找来这本做替代。三部曲包含: 《秦始皇: 诈与力的极致》、《帝国崛起 : 王道、霸道与强道的取舍》、《敌我之间 : 成在对手,败在队友》 。“越艰困越奋斗,越顺利越荒唐。这样的规律几乎贯穿于整个秦人历史的始终,就像是对他们的诅咒。”“多难兴邦,骄奢失国,正是秦国历史最好的写照。” 9、《优质学习套装》、采铜《 深度学习的艺术: 知乎采铜自选集 》、布朗《学会提问》 套装含《学习之道》、《刻意学习》、《练习的心态》、《如何高效学习》、《行动学习的本质》、《行动学习催化秘籍》。这些都是很经典(常见推荐)的书目,但怀着若即若离的心态看读,我很快就像到景点上留下“到此一游”的游客,最后两手空空而回… 10、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 一本经典的畅销书,书中提出阅读的四种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我现在读书基本出于兴趣或便利,而不是问题导向,所以浅层次的阅读方式倒是用的多,包括读这本… 11、 钟云霄 《混沌与分形浅谈》 书中提到混沌的重要性:混沌被认为是20世纪物理学的第三次革命,另外两次是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混沌就是系统的无规行为中的规律性。”这很费解。书中出现的数学分析一点都不友好。这个理论其实是推翻了确定性的物理观:即使给足了初始条件,你也无法确定长时间运转后的结果。 12、 张鸣《无所畏与无所谓》 历史随笔、清末民国的故事、国民性话题、杂感。闲暇读读就好。作者随口说孔融仗着圣人之后,说了不忠不孝的话而被曹操诛杀。但查阅《后汉书》《三国志》,都明明白白写着这是曹操命人栽赃的,可见此书太过于“无所畏”了… 13、 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 曾想仔细精读,中途发觉章节内容太多,几度欲弃。不过此书值得重读。人每时每刻接受信息并做出应对,然而对于自己做出判断与决策的基础原理恐怕知之不多。作者提出双系统来解释人类大脑的运转,系统1 主要指无意识的运作,系统2主要指受理性控制的运作。第一部分的每章都很精彩,从不同面向来说明这两个系统。得到的启示是:审慎地对待自己的“不假思索”、第一反应、思维惯性,并将优秀的系统2思维固化进系统1快速使用… 14、黄荣华《人本教练模式》 第一章关于“人”字的起源与演进特别有趣,由“人”到“比”、“从”、“北”、“化”,妙趣良多。 15、唐翼明《中华的另一种可能:魏晋风流》、吴松弟《中国古代都城》、赵荣《中国古代地理学》 魏晋时代是继春秋百家争鸣之后的学术、思想高峰期,第一本书讲了这段时期的名士故事、思想潮流、士族阶级等等。后面两本都来自商务印书馆二十年前出的一套文化史丛书,两书的作者都是高校教授,内容都言之有物,而且并不高深,可一读。 16、 埃雷兹·艾登 / 让-巴蒂斯特·米歇尔 《可视化未来:数据透视下的人文大趋势》 早前在诚品书店看到这本书,当时被吸引就看了四分之一,后来偶然在论坛淘到电子书,大呼有缘!此书将谷歌图书500多万本电子书作为大数据,用“ n元词组词频查看器 ”做词频分析,发现了很多有趣现象和结论。强烈推荐。 17、 查尔斯·韦兰 《赤裸裸的统计学》 、 乔丹•艾伦伯格《魔鬼数学:大数据时代,数学思维的力量》 “ 统计学就像是一种高智商武器:正确地使用它能够帮助我们,但错误地使用它也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本书不会将你变成一个统计学专家,但会让你对这个领域保持谨慎和尊重,不至于酿成大祸。 ”第二本除了统计学,还有几种重要的数学思维,启发很大。 18、王健《还原真实的美联储》 “ 本书不仅对美联储的历史背景、政策目标、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作了客观明确的描述,而且对国内读者特别关心的有关美联储的各个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澄清若干对美联储的常见误解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美联储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上的作用及其行事逻辑,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全球市场的预见能力! ” 19、《在火星上退休: 伊隆•马斯克传》 阅读过程挺激动人心,但内容有几次反复、前后不一致。开始以为是电子书制作问题,后来看书评,得知这竟然是一本拼凑的伪作?! 20、中国国家博物馆《微博物》系列刊物 这是国博在2014年出的电子刊物,多看阅读上有六期。本想看看文物知识,附庸风雅,却有意外之喜:这刊物有更高追求,每期都有特定主题,制作精美,涉猎广博,仔细还能读到提及李银河“甲女丁男”的论述、马鞍的发明与战争的进阶… 21、 《魔力四射:如何打动、亲近和影响他人》《绝望成就了我:史玉柱给年轻人的14堂创业课》《餐桌上的进化史》 《冥想:唤醒内心强大的力量》《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本着练习速读以及相信“任何书籍都有几处闪光点”的念头,读了这些书,一目十行。 22、《Python之旅》《Python进阶》《流畅的Python》《Python cookbook》 由于工作缘故,又翻了一些Python教程和书籍,都是跳着看了部分章节,没有完整读完的。 23、 维克多·弗兰克尔 《弗兰克尔自传:活出生命的意义》 想看作者那本“著名”的《活出生命的意义》,没想到看的只是他的自传…作者是个犹太心理学家,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 其父母、妻子、哥哥相继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下来 。化痛苦为力量,他最后开创了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 如果有人问我成功的秘诀,我通常会这么回答:我坚持一个原则:即使做很小的事,也要像处理大事一样用心;即使做很大的事,也要像对待小事一样冷静。” 24、邓安庆《山中的糖果》、《我认识了一个索马里海盗》 与我同姓的青年作家,天然感觉亲近。我关注其公众号和豆瓣有段时间了,看过平时文章和动态,这是第一次读出版物。相对喜欢第一本情真意切的有共鸣的随笔,最喜欢《快餐店的日与夜》、《回乡十记》,而第二本短篇小说集未能代入。 25、 奥尔罕·帕慕克 《我脑袋里的怪东西》 豌豆最爱读帕慕克,而我爱屋及乌。这本小说写了一个平凡的小贩,对他,我不喜欢,也难以厌恶,因为他既善良又软弱,既无能又真诚,连帕慕克似乎都不知道要如何安置他最终的命运——他造了一座城和两段婚姻困住了他。 26、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 迷雾使人丢失记忆,那么,要不要去找回记忆呢?为什么会有迷雾来蒙蔽记忆呢?万一找回的只是仇恨、痛苦的记忆,又该如何面对呢? 27、郝景芳《北京折叠》《生于一九八四》、特德·姜《降临》 《北京折叠》获得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年初拜读。年末看到“ 郝景芳说,故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如果没有故事,如果没有我们对于生活的讲述,那么任何人的生活都是碎片化的,是一盘散沙。你回顾自己的一生、给自己讲述人生故事,才能把自己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人。而小说家通过讲述万千碎片的故事,把这个世界组成了一个圆融的整体。 ”遂又读了一本《生于一九八四》。而《降临》是看了电影后,买来读的。都是有名气的科幻作家,故列一起罢。 照此一理,读过的书还真不少了(已剔除部分中途弃的)。我平时读书时间主要有三块:上下班在公交及地铁时、上班午休时、外出火车或长途车时。有个共性就是:不在家。手机电子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由此带来的缺陷也很多:容易走神、陷于局部章节而失去纲领…